中国的业主自治,可能失败了。
我们很擅长不了了之,哪怕有些问题已经是普遍的常识甚至被定性了,但为了不得罪人,我们也很难听到明确的答案。
是的,中国的业主自治是失败的,至少目前来说是的。
怎么认定失败呢?
|业主自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还给业主权力让业主承担责任。从而用更低的成本把小区维护好。
这个目的达到了吗?显然没有。
三大韭菜
无论你是从1991年第一个业委会的建立或2007年物权法颁布算起,业主自治至少已经走了十几年了,虽然没有明确的业委会成立比例。但普遍认为,20%左右是比较靠谱,且其中还包含大量水分,僵尸的、辞职的、甚至物管会也包含其中。连业委会都没有普及,业主自治当然很难说得上成功。
衡量业主自治是否成功,大概有三个指标。一、普及程度。二、实施效果。三、延续性。
所以,也就可以问出三个问题。一、目前有多少小区正在实施业主自治?二、目前小区实施业主自治的效果如何?三、这一制度是否能延续下去?
|思考三秒钟,好,你的答案是什么?
其实,当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后续问题就没有意义了。即便是正在实施业主自治且效果最好的小区,也很难说进入健康的良性发展了。基本都是在勉强支撑。而从不断修改的各地物业管理条例来看,无论是代表制、物管会还是居代业,业主自治的权力也一再被削弱、分化。
业委会的普及率都没有达标,那履职能力,小区的维护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业委会至今还是一个不出圈的状态,普通业主对它知之甚少。
这个小众的圈子,内核由极少数还在坚持的老炮和一部分想通过它获利的第三方机构组成,外围则是不断进圈又出圈的新人构成的基数。随着时间的流逝,老炮越来越绝望,第三方越来越功利,而新人小白则不增不减的批量轮换。毕竟,业主维权的需求是存在的,总有后来人。
这个圈子特别像中国股市或中国足坛,想解决问题的老炮无权无势,仅剩坚持。唯利是图的人解决不了问题还在推动恶化。而爱足球和爱投资的人构成了最大基数的韭菜,换了一茬又一茬。中国球迷、中国股民和中国业主,构成了最悲催的三批人。被时代牺牲掉的这些人,明明非常悲哀,却屡屡化身带血的段子娱乐他人。
居不代业
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关键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业委会不是居委会。
你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你就要尊重产权。如果我们用管理居委会的办法管理业委会,那业委会就必然失去其意义,我们不需要两个居委会。如果我们不用管理居委会的办法管理业委会,那业委会和居委会之间就必须有清晰的界限。换一种说法,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无法用一种方法管理,如果用一种方法,那它必然就会变成另一个物种,失去原有的价值。培育它就没有了意义。
|要么搞不好,要么没意义。失败成了必然,不如不搞。
不搞业主自治行吗?恐怕不行。
|中国的房子正在加速进入高危期。
这里可不仅仅是指物业服务矛盾,而是因为物业服务市场迟迟没有健康发展,使得中国小区的房屋维护品质极差,十几年的小区就可能电梯频频关人,管网频频故障,监控、消防瘫痪。
随着近些年频频发生的小区高层火灾、煤气罐爆炸,除了设施老化等表面因素,背后体现的是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力所不及。电瓶上楼、飞线充电、管网资料缺失、设施设备维护偷工减料,物业服务问题频发的背后,正是业主自治能力不足导致。
责任交给基层,管理能力覆盖不到。责任还给业主,自治能力履职不行。
|小区治理成了社会治理的中空地带。
中国足球搞不好,问题不大,虽然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但兴趣可以被替代。中国股市搞不好,问题不小,老百姓少了一个靠谱的投资渠道,经济活力大幅降低。中国小区呢?事关每一位业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忽视的难题。
躺平一代
业主自治无门,小区问题恶化,业主只有躺平了。
如果说业委会是业主自治的晴雨表,那垃圾分类就是社会治理能力的温度计。
|垃圾分类就是一场简化版的业主自治。
垃圾围城了,问题严重了,业主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了,垃圾分类就来了。垃圾分类的目的,是通过业主自己在家将垃圾分类,降低社会处理垃圾的成本。业主将垃圾分类的越细,垃圾处理的成本就越低。按理说,环保事关每一位业主的生活环境,业主理应欣然配合。但实际上的执行效果,大家心里清楚。
即便是最最简单的四项分类,有多少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被混在了其他垃圾里?而分类完的垃圾,是否真的被送到了不同的地方?恐怕在业主心中都是问号。而其背后是投入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宣传费用、垃圾分类点建设费用、所谓志愿者的补贴、甚至物业公司分出了多少应该做物业服务的人力和财力去协助垃圾分类等等,也都成了问号。
疫情过后,业委会越来越难成立了。业主们开始选择躺平了,原来想参与是因为有希望,当真相浮出水面,努力过的业主逐渐退出,躺平成了主流。
能忍就忍,忍不了就投诉、举报。反正,业主不想自治了。
本文来自 接点张涛 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ejuyi.cn/xqwy/193.html
评论列表(0条)
这里空空如也~~